西鲁凤鸣|墨子诞辰2499周年纪念活动在河南省鲁山县举行

墨子文化  发布日期:2019-10-09  【关闭窗口】

作品来源:本站原创

一部《墨经》三止攻,百代圣贤是平民。

民间传说先贤墨子出生于尧山凤岭,生日是农历九月初八。10月6日,中国墨子文化之乡——河南省鲁山县在尧山镇墨子文化旅游区隆重举办纪念墨子诞辰2499周年系列文化活动。平顶山市民协副主席汪保忠、袁占才,鲁山县政协副主席、中国墨子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邢春瑜,县文联党组书记、主席郭伟宁,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局长景春迎,县政协文史委主任石随欣,尧山镇镇长黑泽铭,尧山镇人大主任吴国申,中国墨子文化旅游区总经理任新志出席纪念活动。中华文化网、法治中国网、今日头条、鲁山县电视台、鲁山简报等数十家新闻媒体对活动进行了报道。

邢春瑜在致辞中指出:鲁山县作为“墨子故里”“中国墨子文化之乡”,有着丰厚的墨子文化资源。鲁山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墨子文化的挖掘研究与保护弘扬,连续成功举办多届国际墨子学术研讨会和墨子民俗文化活动,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举行墨子文化活动,弘扬真知,传承经典。让我们从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中汲取力量,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砥砺前行。

任新志在讲话中畅谈了中国墨子文化旅游区的经营理念、成长历程和发展愿景。景区以文化为灵魂,以景观为亮点,为周边群众创造了就业创业的新机遇,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新动力,得到社会各界高度评价。为传承墨子科学知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社会实践知识,景区积极打造拓展培训、会议学习、研学旅行条件,被平顶山市教委、河南省教委授予“平顶山市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实践教育基地”、“河南省教委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实践教育基地”。

汪保忠在讲话中高度评价了鲁山县在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取得的成绩,对中国墨子文化旅游区开拓创新,积极作为,为文化代言,为群众谋福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

与会领导、嘉宾向参会学者、学生代表捐赠墨学文化读本、学习用品。

参会领导、嘉宾、学者朗诵《墨经》,拜谒墨公祠。

鲁山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园林县城,国家地质公园。有国家A级景区10处,单体旅游景观多达2000多个。鲁山秀美的山川和深厚的文化沃土,孕育出墨子这一辉映千古的文化与科学圣人。千百年来,墨家倡导的“尚贤、尚同、节用、兼爱、非攻”等思想,对中华民族乃至整个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为墨子故里,多年来,鲁山县委、县政府深入挖掘全县历史文化资源,传承弘扬以墨子文化为代表的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实施“旅游兴县“”文化强县”发展战略,强力打造“三都一地”,使墨子文化在鲁山深入人心,使墨学思想在新时代竞放光彩,为助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和各项事业全面进步作出了积极贡献。

本次活动由中国墨子文化研究中心、平顶山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办,鲁山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鲁山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中共鲁山县尧山镇委员会、鲁山县尧山镇人民政府、鲁山县炎黄文化研究会、中国墨子文化旅游区承办。

赵村镇中汤村墨子诞辰纪念活动

灵凤载功,庙堂留影,千载矗立贤圣;

百姓戴德,心中铭功,经世供奉墨祖!

民间传说,赵村镇中汤村灵凤山是墨子外婆家。10月7日,中国墨子文化之乡——河南省鲁山县纪念墨子诞辰2499周年系列文化活动在赵村镇中汤村举办。鲁山县政协副主席、中国墨子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邢春瑜,县医疗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向阳,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局长景春迎,县文联党组书记、主席郭伟宁,赵村镇镇长张学敏,市民协副主席、县炎黄文化研究会执行会长袁占长,县政协文史委主任石随欣,县文广旅局副局长王国钦,县民协主席高小伟,墨子文化传承人李成才和周边群众一起参加了中汤村传承千百年的墨子文化民俗活动。

邢春瑜在致辞中指出,鲁山县墨子文化是鲁山人民在传承墨学文化过程中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具有根源性、历史性、丰富性、传承性、民间性、创新性、深刻性、普遍性等众多特性,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纪念墨子诞辰、为“乡贤”“孝贤”颁奖、为生活困难群众爱心捐助,这是弘扬、传承墨子精神,筑梦乡村振兴的有力举措。更是落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的生动实践。

墨子文化传承人李成才背诵墨子民谣。

与会领导为赵村镇“乡贤模范”“孝贤模范”颁奖。

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倡导“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劳者得息”“爱人若爱其身”。与会领导、嘉宾为周边贫困群众代表捐赠生活用品。

拜谒中汤村墨子坊。

本次活动由中国墨子文化研究中心、平顶山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办,鲁山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鲁山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中共鲁山县赵村镇委员会、鲁山县赵村镇人民政府、鲁山县炎黄文化研究会、鲁山县民间文艺家协会承办。

河南鲁山为墨子故里,中国墨子文化之乡,赵村镇中汤街为先贤墨子外婆家,这里遗存了很多有关墨子的遗迹和传说故事。正因此,这里也成为鲁山县墨子文化传承基地,丰厚的文化底蕴和优美的生态环境更加彰显出鲁山尤其是赵村这片土地独特的人文内涵和自然神韵。近年来,赵村镇在墨子文化的宣传和传承上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文化强县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墨子,名翟,春秋战国时期楚国鲁阳(今鲁山县)人,他是古代世界上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社会活动家、科学家、逻辑学家、军事学家,是唯物主义认识论、时空论和逻辑理论的开拓者,是古代几何学、数学、力学、光学、声学、机械力学的奠基者。是世界上第一位百科全书式的思想和科学巨人。墨子被誉为“平民圣人”,他提出的“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等思想主张及其科学成就和工匠精神,不仅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块瑰宝,更是世界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墨家思想在历史上对中华民族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对于我国现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脱贫攻坚更具有极其重要的借鉴价值。

墨子民谣二则

● 捶金鼓,过金桥
郭成智记录
自古以来,鲁山一直流传着一首儿歌。爷爷、奶奶或爸爸、妈妈,坐在明月当空的庭院里,轻轻捶着儿孙的脊背,悠悠地哼唱着:
捶金鼓,过金桥,
观音老母摘仙桃。
摘一仙(桃),
又一仙(桃),
兄弟姊妹上南山。
南山有个墨老道,
传文习武把人教。
嗵,嗵,放三炮!
谣中说的“南山”,就是今天鲁山城南瀼河乡境的茅山。“墨老道”就是墨子。当时,墨子为了培养人才,救世济众,在茅山脚下创办了一所学校,这就是世代相传的“茅山道院”。

● 墨子坊坑染谣

李成才记录
坑坑坑啊坑衣裳
名叫墨子坑衣裳
黑泥塑个墨子王
 
披头发大脸膛
橡壳眼高鼻梁
一身黑衣明晃晃
皂角大刀别腰上
野鸡翎发里藏
肩上挎个万宝囊
赤巴脚奔走忙
天下污浊一扫光
 
话说春秋战国楚国强
北方小国叫鲁阳
鲁阳西边尧山下
墨子出世尧山旁
墨母梦游灵凤坡
九月初八生凤凰
聪明伶俐贵人相
雉鸡花翎发里藏
从小取名小黑翟
小孩儿里头他称王
十二岁生日犯水灾
一头扎进黑泥塘
温泉泥水能染布
墨子发明开染坊
采来橡壳黄栌柴
苍是苍来黄是黄
 
墨子学艺茅山上
深夜苦读借月光
样样手艺都学会
赛过鲁班把祖师当
垒堰盖屋不用说
木匠铁匠小炉匠
七十二行小手艺
保家卫国打边墙
齐秦楚越强如狼
外方山系在北疆
小小鲁阳弹丸地
山有石寨峰有岗
鲁阳关口设八方
不打别国咱自保
“兼爱”“非攻”好文章
尊老爱幼墨子训
亲疏贵贱都一样

鲁山文学艺术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上一篇:    下一篇:


主办单位:鲁山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地址:鲁山县文化中心四楼县文联 电话:0375-5096600 管理平台入口

西鲁凤鸣|墨子诞辰2499周年纪念活动在河南省鲁山县举行

2019-10-09  墨子文化

作品来源:本站原创

一部《墨经》三止攻,百代圣贤是平民。

民间传说先贤墨子出生于尧山凤岭,生日是农历九月初八。10月6日,中国墨子文化之乡——河南省鲁山县在尧山镇墨子文化旅游区隆重举办纪念墨子诞辰2499周年系列文化活动。平顶山市民协副主席汪保忠、袁占才,鲁山县政协副主席、中国墨子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邢春瑜,县文联党组书记、主席郭伟宁,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局长景春迎,县政协文史委主任石随欣,尧山镇镇长黑泽铭,尧山镇人大主任吴国申,中国墨子文化旅游区总经理任新志出席纪念活动。中华文化网、法治中国网、今日头条、鲁山县电视台、鲁山简报等数十家新闻媒体对活动进行了报道。

邢春瑜在致辞中指出:鲁山县作为“墨子故里”“中国墨子文化之乡”,有着丰厚的墨子文化资源。鲁山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墨子文化的挖掘研究与保护弘扬,连续成功举办多届国际墨子学术研讨会和墨子民俗文化活动,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举行墨子文化活动,弘扬真知,传承经典。让我们从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中汲取力量,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砥砺前行。

任新志在讲话中畅谈了中国墨子文化旅游区的经营理念、成长历程和发展愿景。景区以文化为灵魂,以景观为亮点,为周边群众创造了就业创业的新机遇,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新动力,得到社会各界高度评价。为传承墨子科学知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社会实践知识,景区积极打造拓展培训、会议学习、研学旅行条件,被平顶山市教委、河南省教委授予“平顶山市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实践教育基地”、“河南省教委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实践教育基地”。

汪保忠在讲话中高度评价了鲁山县在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取得的成绩,对中国墨子文化旅游区开拓创新,积极作为,为文化代言,为群众谋福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

与会领导、嘉宾向参会学者、学生代表捐赠墨学文化读本、学习用品。

参会领导、嘉宾、学者朗诵《墨经》,拜谒墨公祠。

鲁山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园林县城,国家地质公园。有国家A级景区10处,单体旅游景观多达2000多个。鲁山秀美的山川和深厚的文化沃土,孕育出墨子这一辉映千古的文化与科学圣人。千百年来,墨家倡导的“尚贤、尚同、节用、兼爱、非攻”等思想,对中华民族乃至整个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为墨子故里,多年来,鲁山县委、县政府深入挖掘全县历史文化资源,传承弘扬以墨子文化为代表的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实施“旅游兴县“”文化强县”发展战略,强力打造“三都一地”,使墨子文化在鲁山深入人心,使墨学思想在新时代竞放光彩,为助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和各项事业全面进步作出了积极贡献。

本次活动由中国墨子文化研究中心、平顶山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办,鲁山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鲁山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中共鲁山县尧山镇委员会、鲁山县尧山镇人民政府、鲁山县炎黄文化研究会、中国墨子文化旅游区承办。

赵村镇中汤村墨子诞辰纪念活动

灵凤载功,庙堂留影,千载矗立贤圣;

百姓戴德,心中铭功,经世供奉墨祖!

民间传说,赵村镇中汤村灵凤山是墨子外婆家。10月7日,中国墨子文化之乡——河南省鲁山县纪念墨子诞辰2499周年系列文化活动在赵村镇中汤村举办。鲁山县政协副主席、中国墨子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邢春瑜,县医疗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向阳,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局长景春迎,县文联党组书记、主席郭伟宁,赵村镇镇长张学敏,市民协副主席、县炎黄文化研究会执行会长袁占长,县政协文史委主任石随欣,县文广旅局副局长王国钦,县民协主席高小伟,墨子文化传承人李成才和周边群众一起参加了中汤村传承千百年的墨子文化民俗活动。

邢春瑜在致辞中指出,鲁山县墨子文化是鲁山人民在传承墨学文化过程中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具有根源性、历史性、丰富性、传承性、民间性、创新性、深刻性、普遍性等众多特性,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纪念墨子诞辰、为“乡贤”“孝贤”颁奖、为生活困难群众爱心捐助,这是弘扬、传承墨子精神,筑梦乡村振兴的有力举措。更是落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的生动实践。

墨子文化传承人李成才背诵墨子民谣。

与会领导为赵村镇“乡贤模范”“孝贤模范”颁奖。

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倡导“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劳者得息”“爱人若爱其身”。与会领导、嘉宾为周边贫困群众代表捐赠生活用品。

拜谒中汤村墨子坊。

本次活动由中国墨子文化研究中心、平顶山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办,鲁山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鲁山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中共鲁山县赵村镇委员会、鲁山县赵村镇人民政府、鲁山县炎黄文化研究会、鲁山县民间文艺家协会承办。

河南鲁山为墨子故里,中国墨子文化之乡,赵村镇中汤街为先贤墨子外婆家,这里遗存了很多有关墨子的遗迹和传说故事。正因此,这里也成为鲁山县墨子文化传承基地,丰厚的文化底蕴和优美的生态环境更加彰显出鲁山尤其是赵村这片土地独特的人文内涵和自然神韵。近年来,赵村镇在墨子文化的宣传和传承上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文化强县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墨子,名翟,春秋战国时期楚国鲁阳(今鲁山县)人,他是古代世界上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社会活动家、科学家、逻辑学家、军事学家,是唯物主义认识论、时空论和逻辑理论的开拓者,是古代几何学、数学、力学、光学、声学、机械力学的奠基者。是世界上第一位百科全书式的思想和科学巨人。墨子被誉为“平民圣人”,他提出的“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等思想主张及其科学成就和工匠精神,不仅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块瑰宝,更是世界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墨家思想在历史上对中华民族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对于我国现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脱贫攻坚更具有极其重要的借鉴价值。

墨子民谣二则

● 捶金鼓,过金桥
郭成智记录
自古以来,鲁山一直流传着一首儿歌。爷爷、奶奶或爸爸、妈妈,坐在明月当空的庭院里,轻轻捶着儿孙的脊背,悠悠地哼唱着:
捶金鼓,过金桥,
观音老母摘仙桃。
摘一仙(桃),
又一仙(桃),
兄弟姊妹上南山。
南山有个墨老道,
传文习武把人教。
嗵,嗵,放三炮!
谣中说的“南山”,就是今天鲁山城南瀼河乡境的茅山。“墨老道”就是墨子。当时,墨子为了培养人才,救世济众,在茅山脚下创办了一所学校,这就是世代相传的“茅山道院”。

● 墨子坊坑染谣

李成才记录
坑坑坑啊坑衣裳
名叫墨子坑衣裳
黑泥塑个墨子王
 
披头发大脸膛
橡壳眼高鼻梁
一身黑衣明晃晃
皂角大刀别腰上
野鸡翎发里藏
肩上挎个万宝囊
赤巴脚奔走忙
天下污浊一扫光
 
话说春秋战国楚国强
北方小国叫鲁阳
鲁阳西边尧山下
墨子出世尧山旁
墨母梦游灵凤坡
九月初八生凤凰
聪明伶俐贵人相
雉鸡花翎发里藏
从小取名小黑翟
小孩儿里头他称王
十二岁生日犯水灾
一头扎进黑泥塘
温泉泥水能染布
墨子发明开染坊
采来橡壳黄栌柴
苍是苍来黄是黄
 
墨子学艺茅山上
深夜苦读借月光
样样手艺都学会
赛过鲁班把祖师当
垒堰盖屋不用说
木匠铁匠小炉匠
七十二行小手艺
保家卫国打边墙
齐秦楚越强如狼
外方山系在北疆
小小鲁阳弹丸地
山有石寨峰有岗
鲁阳关口设八方
不打别国咱自保
“兼爱”“非攻”好文章
尊老爱幼墨子训
亲疏贵贱都一样

鲁山文学艺术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鲁山县文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