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山婚姻嫁娶的旧习俗

民间文艺  发布日期:2019-04-12  【关闭窗口】

作品来源:鲁山文史资料

鲁山婚姻嫁娶的旧习俗

赵西林

婚丧嫁娶的旧习俗、礼节,因民族、地区不同而各异。就鲁山县境内来说,乡与乡之间也不尽相同。这些习俗礼节,大部分充满封建迷信色彩,一部分是统治、束缚青年男女的陈规陋习。这些习俗礼节,不知拆散了多少青年的美好婚姻,摧毁了多少人的幸福。为给后人研究地方史提供资料,现将我本人所见、所闻和亲身经历过的一些婚丧嫁娶的旧习俗,整理记述于后。

一、定婚

在旧社会,把妇女当牛作马,或当作商品买卖。由于妇女的地位低下,社会上流传有“面条不算饭,妇女不算人”之说。一般当闺女长到十岁左右,就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给女儿定婚。怎样定婚?首先是过庚帖(也叫打八字),就是以出生年月日时,用天干、地支配成。如甲子年,乙丑月,丙寅日,丁卯时。如果八字对,大相合,便定下身契,永久成为婆家之人,以后不论过好过坏,不得反悔。也就是说,生为婆家人,死为婆家鬼,都以庚帖这样一条铁索链约束了妇女的终生自由。过庚帖后,如果家穷,对女儿养活不了,便及早的把女儿送往婆家当童养媳。当童养媳往往会受尽封建礼教的种种虐待或公婆丈夫的打骂,或休来,或卖去,当时的话说“妇女是墙上的泥皮,掉了旧的换新的”。在这种情况下,致使一些妇女投井、上吊或冻饿致死。如果是富裕之家等待闺女长大之后,嫁人当妻作妾。

在过庚帖当中,也有不少人受封建迷信毒害,人为的拆散美好姻缘或强迫婚姻。因为定婚时要请算命先生合大相。他不以男女年龄、相貌、性格、志趣为成婚基础,反以年龄或属相决定能成与否。如年龄相差四岁、六岁者,不能相配,这叫“四六犯冲”;属鸡的和属猴的不能结合,这叫“鸡见猴儿,到不头儿”;属鸡的还不能与属狗的结合,属马的不能与属牛的结合,其迷信理由为“金鸡不与犬相见,自古白马怕青牛”。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犯克、犯冲之类忌讳。什么金命、木命、水命、火命、土命等等,不一而足。

二、嫁娶

旧社会娶亲嫁女都按经济条件操办。那时候,闺女长到十七八岁,就要出嫁。或嫁或娶,统称办喜事。一般说是贫富有别,但在兵荒马乱年代,一些人怕闺女招匪祸,来不及举行婚礼,就坐在捶布石上挽发“上头”,也就算办了喜事。更慌乱、更紧急者,也有在荒坡野地插草为香挽发“上头”,就算结了婚。不过,穷人们在平稳光景也是采用这种办法的。如果是中等户,或骑驴、马娶亲,或坐席棚牛车,也有用“光肚儿轿”娶亲的,只需去个“叫女客”(老婆儿)叫过来就行啦。

陪送的嫁妆,一般说是一箱一桌一对椅子。新媳妇到家,婆家在院子中央摆个天地桌,上面放个量粮食用的斗,斗内装满粮食,封上红纸,里边插个织布杼,一根尺子,一杆秤,秤钩上挂一把锁和一块肉,另外还插三炷香,新郎新娘拜罢天地,新娘进了洞房,新郎还得将秤钩的锁捏紧(锁住),再把肉扔向天空,意思是用肉喂了天狗,将来不伤儿子。

富户人家使用一顶或三顶花轿,使用响器(即国乐)、三眼铳,还有夹红毡的、礼相等等。娘家陪送的嫁妆,殷实富户陪送全路嫁妆(使用家具应有尽有,且为双份)或半路嫁妆(家具同全路嫁妆,只是各为单份),一般富户陪送箱、桌、椅、柜、衣架、盆架等。迎亲的花轿,在途中和到婆家之后,又有很多繁琐的习俗。具体说:

1.夹红毡。途中遇到庙宇,要用红毡向庙口“影”一下,遇到大树、石头、碾盘等,要贴上小红纸条,以示盖之。

2.过桥时,新媳妇需要在轿内向外扔小铜钱。

3.轿到婆家门口不落地,有人左手钳着一只烧红的犁铧,右手掂凉水一壶(也有用食醋的),向铧上浇倒,在花轿外边顺转三周,倒转三周,这叫“除律铧”,意思是避邪,怕途中妖邪进入轿内。

4.花轿落地,需用红毡铺地,搀女客搀新娘下轿进院,天地桌前拜天地。

5.点草把。大门两旁放置两小捆秆(重印的“杆”错)草把,草内加上纸炮(也叫天地炮),用火点着,以示烧烤邪气。

6.骑鞍过剩。门槛上放一个织布的剩子,上面再放一个马鞍子。让新娘迈步过去,以表示安稳、昌盛。

7.翻席。新娘入洞房前,铺床人有意将睡席翻铺在床上,新娘进洞房后,先让她将翻铺的席翻过来,这时,有人故意问道:“翻过来没有?”新娘要答“翻过来啦”,意思是翻身发财。席下还要铺上豆秆、麦秸和柳棍。意思是.“铺豆秆,生状元;铺麦秸,生乖乖;铺柳棍,生举人。”

8.坐桶。新娘坐的大圈椅子下面放一木桶,桶内放一些生丝,乱麻、曲,再点-盏油灯,意思是前后、上下光明,生死(丝)一辈子,白头到老,发家致富。

9.吃饺子。娘家送闺女走,必须按新娘年龄包足生饺子(一岁一个),带到婆家,进洞房后,派人将煮熟的饺子送到洞房,新郎新娘同吃,意思是多生“娇(饺)子。”

10.上头。新娘入洞房后小姑或侄女要给新娘梳头,同时要说吉利话。如:“一拢子,两拢子,头生孩子戴顶子。”

11.洗脸。新娘入洞房,需由小姑送上一盆泡有皂角的洗脸水,新娘洗脸时,别人问:“糙不糙?(意思是生孩子快不快)”新娘需答:“糙!”

12.挂门鼻儿。应由嫂子去干。即拿着新娘穿的“应衣”,向门上挂几挂,嘴里念道:“应衣衫,挂门鼻,奶奶抱孙儿我抱侄儿。”

13.掏核桃。在布置新房时,事先在新婚夫妻枕头内放上几对核桃、几个大枣,当别人抢着去掏枕头里的核桃时,嘴里要念道:“一对核桃一对枣儿,一对闺女一对小儿(男孩)。”

14.闹洞房。这多是作弟弟的或免辈的事。意思是想办法让新郎新娘亲近、接触,但演变时间已久,出现不少下流不文明的动作和行为。如过桥、摸豆、“糊顶棚、噙肉等等。不过,常见的是看脚、藏鞋。旧社会实行缠足,新娘的脚越小越好,因此,新娘进洞房后,不少人要脱掉新娘的鞋,看看脚大小,有时就把鞋藏起来,玩逗新娘。在闹房时,主要是玩逗新娘,同时也要玩玩新郎。新娘入洞房后,三天三夜是不许熄灯的。

15.听房。夫妻休息以后,公婆要提倡别人听儿子、媳妇的房。如果没人听,还得用一把扫帚靠在窗外,上面带个帽子,以代替外人听房,这才算吉利。

16.回门。新媳妇娶过来以后,要住够七天,第一次回娘家住八天再回婆家,这叫“住七(天),还八(天),两家都发”。

关于结婚前新郎学习各种礼节和客场的用语、称呼,也是一件繁琐而为难的事情。

新婚前夕,新郎要由礼相指导,祭祖、学礼节。

1.学习文雅话和称呼。对什么人过什么称呼。如丈人称岳父,丈母称岳母,问年龄多大,应问高寿几旬,精神安好等等。

2.学礼节。

⑴谢步打谦。新郎进客厅见亲人先作揖,后用右膀尖轻轻向客人左膀尖挨一挨,叫作“恳恳”,再作一个揖,表示全家对客人亲近、恭敬和问安。

⑵学行礼。有紧四叩礼(即先作一个揖,连磕四个头,照此连续四次);慢四叩礼(即作一个揖,磕一个头,连续四次);十二叩礼(一条席吊斜铺下,每角磕三个头,作两个揖);二十四叩礼(两条席对角斜铺,如图  每角磕三个头,作两个揖,先从右边磕着上去,从左边磕着退下,中间是两次)。这些是有钱人、大户人家而且有大客厅的才使用这种礼节,在行礼时,必须有礼相指导,有人陪着行礼才宜适用。由于繁琐复杂,往往把新郎弄的晕头转向,甚至出尽洋相。

解放后,婚姻自由,破旧立新,使广大青年男女从封建礼教、习俗中解放出来,婚事新办,一切从俭,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

鲁山文学艺术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上一篇:    下一篇:


主办单位:鲁山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地址:鲁山县文化中心四楼县文联 电话:0375-5096600 管理平台入口

鲁山婚姻嫁娶的旧习俗

2019-04-12  民间文艺

作品来源:鲁山文史资料

鲁山婚姻嫁娶的旧习俗

赵西林

婚丧嫁娶的旧习俗、礼节,因民族、地区不同而各异。就鲁山县境内来说,乡与乡之间也不尽相同。这些习俗礼节,大部分充满封建迷信色彩,一部分是统治、束缚青年男女的陈规陋习。这些习俗礼节,不知拆散了多少青年的美好婚姻,摧毁了多少人的幸福。为给后人研究地方史提供资料,现将我本人所见、所闻和亲身经历过的一些婚丧嫁娶的旧习俗,整理记述于后。

一、定婚

在旧社会,把妇女当牛作马,或当作商品买卖。由于妇女的地位低下,社会上流传有“面条不算饭,妇女不算人”之说。一般当闺女长到十岁左右,就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给女儿定婚。怎样定婚?首先是过庚帖(也叫打八字),就是以出生年月日时,用天干、地支配成。如甲子年,乙丑月,丙寅日,丁卯时。如果八字对,大相合,便定下身契,永久成为婆家之人,以后不论过好过坏,不得反悔。也就是说,生为婆家人,死为婆家鬼,都以庚帖这样一条铁索链约束了妇女的终生自由。过庚帖后,如果家穷,对女儿养活不了,便及早的把女儿送往婆家当童养媳。当童养媳往往会受尽封建礼教的种种虐待或公婆丈夫的打骂,或休来,或卖去,当时的话说“妇女是墙上的泥皮,掉了旧的换新的”。在这种情况下,致使一些妇女投井、上吊或冻饿致死。如果是富裕之家等待闺女长大之后,嫁人当妻作妾。

在过庚帖当中,也有不少人受封建迷信毒害,人为的拆散美好姻缘或强迫婚姻。因为定婚时要请算命先生合大相。他不以男女年龄、相貌、性格、志趣为成婚基础,反以年龄或属相决定能成与否。如年龄相差四岁、六岁者,不能相配,这叫“四六犯冲”;属鸡的和属猴的不能结合,这叫“鸡见猴儿,到不头儿”;属鸡的还不能与属狗的结合,属马的不能与属牛的结合,其迷信理由为“金鸡不与犬相见,自古白马怕青牛”。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犯克、犯冲之类忌讳。什么金命、木命、水命、火命、土命等等,不一而足。

二、嫁娶

旧社会娶亲嫁女都按经济条件操办。那时候,闺女长到十七八岁,就要出嫁。或嫁或娶,统称办喜事。一般说是贫富有别,但在兵荒马乱年代,一些人怕闺女招匪祸,来不及举行婚礼,就坐在捶布石上挽发“上头”,也就算办了喜事。更慌乱、更紧急者,也有在荒坡野地插草为香挽发“上头”,就算结了婚。不过,穷人们在平稳光景也是采用这种办法的。如果是中等户,或骑驴、马娶亲,或坐席棚牛车,也有用“光肚儿轿”娶亲的,只需去个“叫女客”(老婆儿)叫过来就行啦。

陪送的嫁妆,一般说是一箱一桌一对椅子。新媳妇到家,婆家在院子中央摆个天地桌,上面放个量粮食用的斗,斗内装满粮食,封上红纸,里边插个织布杼,一根尺子,一杆秤,秤钩上挂一把锁和一块肉,另外还插三炷香,新郎新娘拜罢天地,新娘进了洞房,新郎还得将秤钩的锁捏紧(锁住),再把肉扔向天空,意思是用肉喂了天狗,将来不伤儿子。

富户人家使用一顶或三顶花轿,使用响器(即国乐)、三眼铳,还有夹红毡的、礼相等等。娘家陪送的嫁妆,殷实富户陪送全路嫁妆(使用家具应有尽有,且为双份)或半路嫁妆(家具同全路嫁妆,只是各为单份),一般富户陪送箱、桌、椅、柜、衣架、盆架等。迎亲的花轿,在途中和到婆家之后,又有很多繁琐的习俗。具体说:

1.夹红毡。途中遇到庙宇,要用红毡向庙口“影”一下,遇到大树、石头、碾盘等,要贴上小红纸条,以示盖之。

2.过桥时,新媳妇需要在轿内向外扔小铜钱。

3.轿到婆家门口不落地,有人左手钳着一只烧红的犁铧,右手掂凉水一壶(也有用食醋的),向铧上浇倒,在花轿外边顺转三周,倒转三周,这叫“除律铧”,意思是避邪,怕途中妖邪进入轿内。

4.花轿落地,需用红毡铺地,搀女客搀新娘下轿进院,天地桌前拜天地。

5.点草把。大门两旁放置两小捆秆(重印的“杆”错)草把,草内加上纸炮(也叫天地炮),用火点着,以示烧烤邪气。

6.骑鞍过剩。门槛上放一个织布的剩子,上面再放一个马鞍子。让新娘迈步过去,以表示安稳、昌盛。

7.翻席。新娘入洞房前,铺床人有意将睡席翻铺在床上,新娘进洞房后,先让她将翻铺的席翻过来,这时,有人故意问道:“翻过来没有?”新娘要答“翻过来啦”,意思是翻身发财。席下还要铺上豆秆、麦秸和柳棍。意思是.“铺豆秆,生状元;铺麦秸,生乖乖;铺柳棍,生举人。”

8.坐桶。新娘坐的大圈椅子下面放一木桶,桶内放一些生丝,乱麻、曲,再点-盏油灯,意思是前后、上下光明,生死(丝)一辈子,白头到老,发家致富。

9.吃饺子。娘家送闺女走,必须按新娘年龄包足生饺子(一岁一个),带到婆家,进洞房后,派人将煮熟的饺子送到洞房,新郎新娘同吃,意思是多生“娇(饺)子。”

10.上头。新娘入洞房后小姑或侄女要给新娘梳头,同时要说吉利话。如:“一拢子,两拢子,头生孩子戴顶子。”

11.洗脸。新娘入洞房,需由小姑送上一盆泡有皂角的洗脸水,新娘洗脸时,别人问:“糙不糙?(意思是生孩子快不快)”新娘需答:“糙!”

12.挂门鼻儿。应由嫂子去干。即拿着新娘穿的“应衣”,向门上挂几挂,嘴里念道:“应衣衫,挂门鼻,奶奶抱孙儿我抱侄儿。”

13.掏核桃。在布置新房时,事先在新婚夫妻枕头内放上几对核桃、几个大枣,当别人抢着去掏枕头里的核桃时,嘴里要念道:“一对核桃一对枣儿,一对闺女一对小儿(男孩)。”

14.闹洞房。这多是作弟弟的或免辈的事。意思是想办法让新郎新娘亲近、接触,但演变时间已久,出现不少下流不文明的动作和行为。如过桥、摸豆、“糊顶棚、噙肉等等。不过,常见的是看脚、藏鞋。旧社会实行缠足,新娘的脚越小越好,因此,新娘进洞房后,不少人要脱掉新娘的鞋,看看脚大小,有时就把鞋藏起来,玩逗新娘。在闹房时,主要是玩逗新娘,同时也要玩玩新郎。新娘入洞房后,三天三夜是不许熄灯的。

15.听房。夫妻休息以后,公婆要提倡别人听儿子、媳妇的房。如果没人听,还得用一把扫帚靠在窗外,上面带个帽子,以代替外人听房,这才算吉利。

16.回门。新媳妇娶过来以后,要住够七天,第一次回娘家住八天再回婆家,这叫“住七(天),还八(天),两家都发”。

关于结婚前新郎学习各种礼节和客场的用语、称呼,也是一件繁琐而为难的事情。

新婚前夕,新郎要由礼相指导,祭祖、学礼节。

1.学习文雅话和称呼。对什么人过什么称呼。如丈人称岳父,丈母称岳母,问年龄多大,应问高寿几旬,精神安好等等。

2.学礼节。

⑴谢步打谦。新郎进客厅见亲人先作揖,后用右膀尖轻轻向客人左膀尖挨一挨,叫作“恳恳”,再作一个揖,表示全家对客人亲近、恭敬和问安。

⑵学行礼。有紧四叩礼(即先作一个揖,连磕四个头,照此连续四次);慢四叩礼(即作一个揖,磕一个头,连续四次);十二叩礼(一条席吊斜铺下,每角磕三个头,作两个揖);二十四叩礼(两条席对角斜铺,如图  每角磕三个头,作两个揖,先从右边磕着上去,从左边磕着退下,中间是两次)。这些是有钱人、大户人家而且有大客厅的才使用这种礼节,在行礼时,必须有礼相指导,有人陪着行礼才宜适用。由于繁琐复杂,往往把新郎弄的晕头转向,甚至出尽洋相。

解放后,婚姻自由,破旧立新,使广大青年男女从封建礼教、习俗中解放出来,婚事新办,一切从俭,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

鲁山文学艺术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鲁山县文联